【王西京谈美育之五】解密《黄河》:以大河情结完成意境最高要求

2017-03-28

《兰台艺术新观察》| 凤凰陕西书画频道专稿:

2013年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应中央办公厅、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之邀,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了巨幅山水画《黄河,母亲河》(亦称《黄河》),这幅画长18米,高3.72米,以黄河作为整幅作品的文化元素,天水一色、波澜壮阔、磅礴气势,寓意深远,前后历经9个月的构思创作,完成后悬挂于金色大厅的南墙。《黄河,母亲河》的创作完成不仅是王西京个人的扛鼎之作,更是代表了新时期陕西美术创作的巅峰之作。


1490689435188164.jpeg

王西京作品《黄河》


本文中,王西京详细讲述了这一巨幅作品创作中的理解与思考过程,揭示了其如何凭借着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积累以及对黄河的精准理解、深深的大河情结来完成这一特殊作品对意境提出的最高要求。


1490689575425221.jpeg

撰文整理 | 文一刀

视频制作 | 王金辉

校对排版 | 安亮霓


意境的最高要求


当时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刚刚装修完,交给我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南墙上需要一幅《黄河》为内容的作品。我对这个任务的理解是,人民大会堂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礼仪场所,所以这幅画有几个元素必须要强调。

第一是政治性;第二个是它的人民性,就是这幅画挂上去了以后老百姓也能看,专家也能看,他不是给少数人看的;第三是学术性;第四是民族性,就是说它挂在中国人民的大会堂里面,就要表现我们中国人民的东西;另外还要具备历史性,因为黄河代表了我们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我们民的五千年苦难的泪水。

基于此,我认为这幅画,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风景画,他是在表现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要有大气象,要有的气势,让人一看能感到一个大国的文化和一个时代的经典,这是对意境的最高要求。


1490689683645420.jpeg


这样画出来的还是中国画吗?


由于画幅太大无法在宣纸上画,文房四宝、中国画中用的颜色等也都无法使用,因为中国画的颜色放在大幕上时间一长就变色了,或者是色度就暗下来了,最后只好采用油画用的板刷画,颜色和墨都用的是丙烯。

那么这样画出来的还是中国画吗?但,它就是中国画,因为创作手法是用中国画的元素:用笔、气韵、散点、透视、即白当黑等等都是中国画的元素,是民族的东西。尤其是用笔,虽然是用油画板刷在画,但是是用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很多的结构都是一笔呵成,那些石头,特别是阳光下的那一尊石头都是一气呵成,没有重复第二回。中国画的笔墨不可能重复,必须一笔到位,一笔下去既是解决了素描的关系、明暗关系,同时也解决中国画的用笔关系。


1490689794233537.jpeg


这样的画只有陕西人能画得出来


我最后租了一个厂房,厂房将近四米高,你在画每一个部分的时候看不到整个画幅,完全凭你对画面的整体的把握和创作经验,凭感觉在画。

画完后我都不知道这幅画拉远了是一个什么效果,直到把这幅画送到北京挂在大会堂,我拉开四尺以后拉开六尺以后我才松了口气,可以拿出来了,在之前我都是提心吊胆的,因为近距离看完全是两码事。那么这幅画可以这样说,非常考验作画者的综合素养,后来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都对这幅画进行了肯定,很多赞赏我都没记住,但是有一句话我记住了,就是“这样的画只有陕西人能画得出来”,我记得。


1490690111385490.jpeg


因为什么?首先是画中的气象来自汉唐精神,而这种汉唐文化,只有陕西人、长安人,对其理解最为深刻。我们平常看我们的博物馆,我们的茂林石刻中的石虎,就会理解那种力量,那种内在的力度和含蓄的东西。还有唐代那些粉彩,唐代的盛世文化显得雍容华贵他不是像清朝喜欢欣赏病态的那种美,比如林黛玉那种病殃殃、阴柔柔的美,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他简略大气,这就是汉人的东西,汉唐的精神,我的画就要体现这种气象。



创作《黄河》

倾注了自己的大河情节


很多理论家都认为我这幅作品是从壶口得来的艺术的灵感,我不否认,为了这个创作我去过壶口六七次,也拍过很多的资料,但是真正对黄河的体会,不是壶口而是灞河。


1490690204199110.jpeg


灞河是渭河的支流,经渭河再流入黄河,我小时候就在灞河边长大的,上的第一个小学就是灞河小学,早上起来就从灞河的这边要越过石桥上学,那时候灞河河道特别的宽,宽度要超过壶口的十倍。每天站在河中心看着苍茫的大河源头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自然博大的内种气象,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大河气象形成了我的大河情结。


1490690270213409.jpeg


大河看着很漂亮、很壮观、很美,但它发起脾气来的时候却是不可想象,每一年的春秋两个汛期,每到涨水的时候,我和这些大人们都整夜在河提上,看着水从上面冲下来非常惨烈人,从小看着这么多人在河提上与河水搏斗的时候,能感到那是生命相关的事,是人与自然的抗争,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自然的抗争中间形成了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精诚团结的民族精神。

黄河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与自然抗争才形成的,所以后来不只是要看它的美,黄河让中华民族造成了多少苦难,所以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是一个苦难史,他与自然搏斗,奋斗出来产生了这种伟大民族的民族精神。你的作品也要将这种精神表现出来。

黄河这幅创作是我第一次画这么大的山水,对于一个并非主攻山水画的人来说,能对国家赋予的创作任务比较自信主要因为我知道我对黄河的那份理解和自己的那份大河情结。

    ——《兰台艺术新观察》| 凤凰陕西书画频道专稿

服务热线029-888-51919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陕西空港美术城发展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陕西空港美术城发展有限公司    陕ICP备16003903号-1 

西安互动未来技术支持